作者:必境
要不要用胶卷相机?这是个好问题。在现在数码相机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各家都在不停推出自己的旗舰机型,胶卷相机的意义到底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需要想明白的地方。
胶卷相机到底有什么好?如果你是从实用性的角度去考虑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胶卷相机不应该是你考虑的生产率工具。因为无论是从便携性、拍照效率、操作的方便程度、经济成本以及拍照效果方面,都不如数码相机,不然,也不会因此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如果你把胶卷相机当做是玩具和收藏品的话,别说,那还真的挺有乐趣的,甚至说有一种让人上瘾的魔性。
首先,机械所带来的感觉对男人而言往往具备天然的诱惑力。装卷、过片、拨动拨盘发出的机械声,以及按下快门之后发出的快门声,无不通过耳膜挑动着你的脑神经,这种声音对于男人的诱惑力丝毫不亚于一个烈焰红唇的成熟女人的高跟鞋脚步声。男人的机械情怀在胶卷相机面前得到了完美的安放。胶卷相机很好安放了男人天生不安的心灵。
其次,当拍摄变得更专注,那么你就能更好享受拍照的乐趣。就算你是个拍照老鸟,你也一定会不由自主挥霍拍照快门。因为不会心疼,而让拍照变得更为简单,也确实,这种拍照方式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总会有那么几张照片是预想之外的自然和唯美。而一旦当你把胶卷相机拿在手上的时候,全世界都仿佛变得安静了,你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去构图,让每一张都成为精品。透过取景器,你也许也会更加认真去欣赏镜头前那个你最熟悉人的身上你从未发现过的美。
第三,收藏控的最爱。确实,胶卷相机是非常的好的收藏品,因为各大厂商早已停产,市场存量将会越来越少,而一些经典款的成色较好的相机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有些相机最近几年在二级市场的价格都已经翻了好几倍。且不说能不能转手获利,光是持有着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入坑胶卷相机,你必须得知道的一些知识
关于胶卷的知识
既然是入坑玩胶卷相机,那么,胶卷自然是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是相机的灵魂。
1、按照尺寸划分
135胶卷,源于35mm高度的打孔电影胶片,胶卷外面自带金属制暗盒,拍完照片之后需要回片。有效曝光面积为36mmX24mm,胶片的边缘分布着齿孔。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胶卷尺寸,我们小时候拍的照片大部分也都是这种胶卷。而现在数码相机中全画幅的CMOS传感器也正是以135胶卷为尺寸。
120胶卷,固定宽度是6cm,拍出来的底片比135的胶卷更大,可根据使用相机感光区的大小决定底片的成像面积和拍照张数。如,6*4.5,可以拍16张;6*6,可以拍12张;6*9,可以拍8张;6*12,可以拍6张;6*17,可以拍4张。在数码相机中的中画幅的CMOS传感器正是采用120胶卷的尺寸。
大画幅胶卷,简单提一下,一句话概括——“真的是超级大”,一张4X5英寸散页片的面积是35mm胶片的13倍,一张5X7散页片的面积是35mm胶片的25倍,一张8X10散页片的面积是35mm胶片的50倍。因为大画幅相机本身玩的人不多且成本太高,故不在本次的讨论范围之内。
2、按照特征划分
彩色负片
这是最为常见的胶卷,顾名思义,就是冲印出来的底片是颜色相反的,这也是最为常见的胶卷。彩色负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画质细腻,色彩柔和,尤其适合拍摄人像和人文。
黑白负片
通俗讲,就是黑白底片,冲印出来的底片是黑白相反。黑白负片最大的特点是年代感极强,细节清晰,适合拍摄复古怀旧风。
彩色正片,又称反转片
这一类胶卷最大的特点就是底片的色彩并不是颠倒的,直接透过底片看就能看到的真实的色彩效果。
彩色正片扫描出来的照片会出现较高饱和度的情况,因此比较适合拍摄饱和度较高的风光照。但这种高饱和度的效果并非是大部分人所喜欢的,因此彩色正片被使用的频次并不是非常高。不过就个人角度而言,彩色正片可玩性比较高,冲印之后拿着底片就能透过光源就能看照片把玩,也是别有一番乐趣。
电影胶卷
采用电影拍摄工艺制作的胶卷,在感光度、反差、宽容度、颗粒感等视觉维度都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感觉,通俗讲也就是所谓的“电影感”。
总结:随着近些年来玩胶卷相机的人越来越多,胶卷的涨幅也是越来越大,最近这一年多来,胶卷的平均价格几乎上涨了50%,也真的是让人很无语,所以想玩的话可以囤一些。就算过段时间转掉在一定时间内也是稳赚不赔。
不同的胶卷冲洗工艺并不一样,成本因此也不一样。底片冲洗的成本以胶卷特性有关,跟尺寸大小无关。
彩色负片采用C-41工艺,冲洗成本最低,可以用机器冲洗,冲洗成本在15元左右一卷。
黑白负片采用D76工艺,冲洗成本比彩色负片高,毕竟需要手动冲洗,等待时间也比较长,冲洗成本在25元左右。当然,黑白负片有兴趣的也可以自己手动冲洗,也是一种乐趣。
彩色正片(反转片)采用E-6工艺,成本比黑白负片平均高出2-3元
电影片采用ECN2工艺,成本最高,因为冲洗工艺太特殊,只能单卷冲印,避免污染其他胶卷,冲洗一卷的成本在40元左右
总结:虽然现在冲洗胶卷的门店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是在一些主要的大城市,还是存在一些门店是可以满足胶卷爱好者需求的,同时,在网上搜一下也能找在线提供这样的服务。
推荐几款好用的胶卷
1、柯达专业负片ektar 100
画质细腻,颗粒感均匀,整体色调非常舒服,是一款非常推荐的135胶卷
2、原装富士400日本限定业务卷
饱和度偏低,颗粒感看着很舒服,非常适合拍日系风格写真
3、柯达专业人像proimage100彩色负片
个人感觉是效果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既带有日系的低饱和度感,又带有柔和的色调和风格。
4、捷克原装 FOMAPAN 福马 100
一句话描述,能拍出放在历史博物馆里的照片的感觉,而且性价比极高
5、英国原装依尔福 ilford HP5 400
整体风格偏灰色,能拍出一种报纸上的印刷感觉,也可以试试
6、富士PROVIA 135反转片 RDP3 100F
富士旗下非常经典的正片,饱和度很讨喜,但是看久了会有点腻,适合偶尔拿出来把玩
1、柯达portra400负片
一句话,炮塔就是炮塔,懂的人自然懂,用过了自然懂,这才是胶卷的感觉。
2、柯达portra800负片
炮塔就是炮塔,用过了400之后,再试试看800吧
当然,玩胶卷是没有上限的,还有更烧钱的胶卷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关于胶卷扫描
其实如果只是刚入坑,或者说拍摄频次不是特别高的话,直接让冲印店进行扫描就行了,毕竟人家的扫描设备也更好,直接扫描为TIFF格式,然后发送给你既方便又省事。
但是,如果自己平时玩的比较多,且喜欢自己DIY的感觉,那完全可以自己入手一台扫描仪,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只是扫描135胶卷的话,推荐精益的这台胶卷扫描仪
精益(Plustek)8200iSE底片胶片胶卷扫描仪
当然,如果还要扫120胶卷的话,那不妨可以入手爱普森的这台
爱普生V600扫描仪旗舰级影像照片120/135底片正负片幻灯片A4文档图片胶卷证件 V600(底片扫描仪)
相机应该怎么选?
其实,关于如何选择相机,这是一个非常见仁见智,且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毕竟,每个人的诉求点不同,每个人对于价值的判断标准也不同。那么,在这里就抛砖引玉,给出选择胶卷相机的一些方法思路吧,给大家一些参考意见,也避免采坑。
首先,选择胶卷相机需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脱离价格谈任何问题都是耍流氓,你的预算价格基本上就决定了相机的选择方向。追求性价比是一种方向,追求极致体验也是一种方向,追求收藏又是另一种方向,浅尝辄止同样也是一种方向。
2.便携性(画幅)
画幅大一定好么?拍照效果好一定是最重要的么?都未必。画幅越大意味着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拍照效果越好,但这种拍照效果的提升意味着便携性会被妥协。画幅越大,相机的体积就会越大,相应的,其重量也会越大。所以,如果你不是一个特别资深的玩家,不是打算出去一天就是为了全神贯注拿胶卷拍照,只是偶尔背出去嘚瑟下,且顺便帮妹子拍拍照的话,便携性是一定要考虑的,未必是非120不可。
3.可维修性
这一点很重要,却往往是很多玩家所忽略的。毕竟胶卷相机已经停产,很多厂家甚至都已经不复存在了,有些胶卷相机可能机龄都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既然如此,就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相机维修的容易程度,相机零配件的可替换性和存量,日常保养的成本等等。毕竟,刚买的相机出了问题没法修,那也真的是欲哭无泪。
4.相机材质
这个问题也许不算是特别重要的问题,但还是要提一下。其实一些老型号的机型可能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都是金属材质,结实耐用,只要不是遇到暴力,几乎不会坏。但有一些上市比较晚的机型,机身材质采用的是塑料,而塑料会因为时间变化而老化脆弱,容易出现裂痕或者螺丝口开裂的情况。因此,这一点是一定要注意的。
5.可操作性
胶卷相机肯定不如现在的数码相机操作起来那么便捷,而且,机械相机的魅力本来就在于把玩,纯手动的操作模式带来的是对于影像掌控的满足感也是数码相机全自动操作所无法替代的。但是如果可操作性太差,甚至还要借助辅助工具或者对摄影经验有很强的的依赖性的话,那反而乐趣性降低了很多。
6.是否有测光功能
个人觉得测光功能其实非常重要,你能很直观的看到目前快门和光圈的配合是否恰当,到底是过曝了还是曝光不足。如果相机本身没有测光功能的话,那恐怕就需要依赖测光仪或者APP测光软件去完成。
不同的胶卷是有不同的曝光度,如果相机有ISO调整拨盘的话,那真的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方便性。如果相机本身不带ISO功能调整的话,那又得根据不同胶卷的感光度进行手动调整。
8.电池型号是否普遍
如果相机自带测光功能或者说一些镜间镜头带自动快门的相机,需要用电池进行驱动。但因为胶卷相机的年代久远,电池的型号未必是常见的型号,所以要先网上确认下该类型电池是否还能买到以及是否好买。
9.镜头群存世量是否足够
既然要玩胶卷相机,更换镜头肯定是少不了的。那么,镜头群的存世量的问题就不得不去考虑。可更换的镜头是不是多,价格是不是合适,这都要进行考虑。
胶卷相机推荐
800-1500价位段
1、奥林巴斯OM-1 MD
发布于1974年的机型,造型经典,经久耐用,非常适合初学者入坑,成像效果也非常不错。
优点:
颜值超高,不仅好用,而且非常适合当拍照道具
镜头群丰富,换镜头成本不高
自带测光工具
裂像对焦,精准方便
体积最小的135胶卷单反相机,携带很方便
功能丰富,包括定时拍摄等
市场保有量大,维修容易
缺点:
采用布帘快门,相对没那么结实,不过好在维修和更换快门很容易
成像效果不算特别出色,但也足够用
2、美能达X700
诞生于1982年,集成了当时相机制造中二项最先进的技术:程序(P)自动曝光和TTL自动闪光,也是一代神机。X-700是作为一款高档业余相机来开发的,它在当时不仅适用了业余摄影爱好者,也能适合部分专业摄影者,因此它当时定位是十分高的。
该相机成像效果出色,颜值虽不算出色,但也是很耐看
优点:
成像效果较为优秀
取景器非常通透,取景效果非常好
可采用光圈优先模式拍摄
缺点:
非全金属结构,带有部分工程塑料
同样是采用布帘快门,相对没那么牢固,但维修简单成本低
镜头群相对没那么丰富
3、佳能AE1
1976年上市的机型,整机由全金属制成,造型复古并不输给OM-1。从整体结构上看,会让人以为这是OM-1的复刻。同样带有测光功能,方便好用。
优点:
成像效果在同级别机器中算是不错的
全金属结构,坚固耐用
裂像对焦,快捷方便
市场保有量大,容易维护
自带测光工具,方便好用
颜值不错
缺点:
测光功能容易坏,且在暗光环境下不够灵敏
1500-5000价位段
1、佳能F-1n
佳能最后一款全金属全机械单反,堪称末代机皇。胶片ISO最大范围增加至3200(虽然实用性并不大)。相机包含一整套附件系统,包含腰平顶、高眼点快速运动取景器、快门优先的Servo EE取景器、低照度环境用Boost T取景器和一个极稀少的数码取景器。
优点:
旗舰级单反相机,性能毋庸置疑
裂像对焦,精准方便
外形设计干练,又不缺乏阳刚之美,非常耐看
包含测光功能,方便好用
机器存世量大,维护方便
缺点:
没有反光板预升
两肩容易掉漆
2、福伦达Bessa R
日德混血儿,可玩性很高的旁轴相机,性价比也非常高。
优点:
1/2000的快门,足以应绝大多数场合
做工优良,可靠耐用。配合上手柄,握感极佳。
取景器很明亮通透
缺点:
快门是纵走不是横走,所以低速快门稳定性稍有不足
测光不太可靠
5000以上
1、徕卡IIIf
一句话描述,徕卡出品,必属精品。毕竟是当年的战地相机之王,也是135胶卷随身相机的鼻祖。leica IIIf从1950年开始生产,一直生产到1956年为止,一共生产了169230台,编号是从525001-837720。leica IIIf是款体积小巧,重量只有410g的旁轴机,在可换镜头旁轴机中算得上是最轻的一款了。
leica IIIf做工和机械结构极好,相机镜头左边的拨盘是低速快门拨盘,合焦测距窗的倍率为1.5倍,所以窗内双影会比原景影像大,容易合焦。机身后面两个取景孔,左侧对焦,右侧取景框,但是取景的为固定框,只有50mm视角,没有线框。
2、徕卡M6
不多说了,预算够了就上吧,不会错!
玩腻了135胶卷,想要把玩120胶卷,感受宽幅底片带来更有趣的体验的话,那就可以直接上120胶卷相机了。
这里就不去计较645、66、67、68、69等不同的画幅了,虽然画幅越大越是爽,但是爽的背后带来的困扰就是胶卷的成本和向便携性的妥协。因此,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画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挑选就OK了。
2000以内价位
美能达autocord双反中画幅相机 6X6画幅
美能达仿制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禄来flex的120相机的杰作,并没有一味的抄袭,进行了很多的优化和创新。美能达autocord采用了非常独特的倒装胶片方式,胶片装在上面从上往下走,过片路径上没有折角,保证了胶片的最高平整度.即使过片后长期搁置,下一张胶片也不会有丝毫起皱而影响清晰度。这台相机的对焦手感非常柔顺,美能达双反是公认日本仿禄莱型双反里综合水平最高的一员,也是120双反世界里仅次于禄莱的杰作之一。应该是2000以内价位的王者了。
该相机带测光功能,采用精工快门最快达到1/500秒。
2000-5000价位
到了这个价位,选择面就多了太多了。
1、勃朗尼卡ETRSi 6X4.5画幅
勃朗尼卡公司在1998年被日本腾龙公司收购,并与2005年关闭了相机生产线。勃朗尼卡的中画幅相机口碑一直都不错,被称为平价哈苏,也说明了其本身的优秀。
该相机在1989年10月发售,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提升了快门速度精度;另外增加了反光镜预升,兼容TTL自动闪光灯,后背的遮光措施有所改进,在使用多次曝光时有警告标志在取景器中显示,增加B门;带标准镜头、腰平取景器和120后背的相机尺寸92mm×107mm×165mm、重量1.3kg。
勃朗尼卡ETR系列的适用镜头叫做E系列和E Ⅱ系列,焦距范围40~500mm,包括40~140mm F4.5变焦镜头。
优点:
性能优秀,拍照效果好
镜头质量非常优秀
镜间快门,快门震动稳定
电子测光、自动光圈、自动快门速度,方便操作
缺点:
镜头不便宜
电池比较少见
配件相对难买
2、玛米亚 rb 67 6X7画幅
玛米亚MAMIYA作为当年风光一时的相机制造商,推出了众多的经典机型。但是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玛米亚并没有跟上时代变革的脚步,与2006年出售给了日本COSMOS公司。当年如日中天的玛米亚就此划上了句号。但是,这并不妨碍它的经典之作如今依旧延续。
Rb 67就是玛米亚中画幅相机里的经典之作。用一个字形容,就是“毒”,真的太“毒”了。全金属机身坚固耐用,机身性能稳定,精工镜头质量过硬,出片锐利。
优点:
6X7画幅,巨大的画幅让人享受
出片质量高,绝对过瘾
经典机型,存世量大,便于维修
缺点:
重量真的很大,注定与便携无缘了
3、禄来Rolleiflex 2.8C
应该是5000以内最强的双反相机了吧。别的不多说了,禄来出品的双反相机,盲撸不会翻车。
优点:
颜值高,没得话说
拍照素质高
存世量大,维修容易
镜头群丰富
缺点:
毕竟是1952年的老机子了,或多或少总有点毛病,几乎比较难买到没有拆修过的了。
5000-10000 价位
宾得旗下的经典机型,宾得67系列最初的设计基调是:既具有6X7cm的画幅,同时具有35mm SLR操作方式,而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而升级版的宾得67II则在第一代的基础上作出了不小的升级。通过尽量小的改进达到最简单的操作性和最好的手持性,使得新的67II相机在操作上比原有机型更胜一筹,同时又兼容所有的67系列镜头和配附件。
优点:
支持光圈优先曝光模式,新的6区评价测光系统
用户友好的转盘式操作设计
PS(Power Saving)省电曝光模式
曝光锁定功能
多重曝光模式
镜头素质高,成像效果好
缺点:
真的是有点重
不能更换后背
1万元以上
哈苏503CW/CX 6X6画幅
可以算是中画幅胶片机中的王者了,前段时间又因为周杰伦的MV使得其价格大涨。造型经典,设计精巧,颜值极高,带出去也非常拉风。
不过,这款相机CW和CX价位相差很大,预算充足的上CW,预算不足可以上CX。同时,因为这款相机年代也久远,1957年的产物,不同的品相、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版本价格差别会比较大,一定要认真选择和比较,建议去实体店看真机。
以上的内容只是科普,带想要尝试的玩家了解下整个体系。当然市面上的胶卷相机还有非常非常多,每个人对于相机的理解也不一样,如果大家有好的想法和更棒的推荐,欢迎在下面留言一起讨论。
胶卷相机是个坑,到底是当做玩具玩玩图个乐,还是陷入其中一发不可收拾,完全由自己来决定。但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至于胶卷相机具体性能、保值率或者升值潜力等等,有机会我们再来详细讨论。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可前往什么值得买查看
什么值得买APP 全网实时购物好价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