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时光 存储记忆 一块硬盘承载多少人生

什么值得买 2021-04-11 11:40:39 显示图片

作者:Lifeisgood

人生记忆不褪色

    春节过后,偶然看到两张照片。标题是1967-2019 same bike,same couple。

    一对夫妻,相濡以沫,相伴52年。

    网友纷纷点赞转发,更有热心人用AI给黑白照片上色。

    还有一对贤伉俪的婚姻长达74年。先猜猜他们是谁?

    看这第二张大家就知道老两口的身份了。

    虽说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但千万不要以为他靠的只是妻贵夫荣。

    这位享年99岁的帅哥二战时在皇家海军服役,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真刀真枪跟意大利海军打过仗。

    普通人也有被照片保存下来的美好回忆。后来我又找到了这张同样风靡网络的照片,同一对母女,33年之后,在同一地点重现当时的场景。

    23年之后再相聚。

    第一张:2001年;第二张:女大十八变。

机械硬盘难谢幕

    有了数码相机,不用再担心相片会褪色变质。可数字化图像的保存也一样要费心。硬盘容量连年翻番,主流容量的价格永远稳定在千元左右。以前看到1GB硬盘惊呼海量,现在海淘18TB的硬盘一点也不眨眼。

    虽然这两年固态硬盘迅猛增长,但若从容量、速度、价格、长期保存等需求来综合衡量,机械硬盘是真正能满足从存得下(足够的容量)存得起(划算的价格容量比)、到存得住(长期无忧保存重要数据)这些全面要求的。

    固态盘的优势在于高速度和静音,但价格容量比不理想,每TB单位容量成本远高于机械硬盘,且不适合长期保存数据。大家都知道,固态盘丢数据,那是真丢,花再多的钱都不可能恢复。

    磁带的价格容量比非常高,而且磁带长期可靠保存数据的特性是真正经过了几十年的实测考验。可惜磁带机价格高昂,且只能线性读写,不适合日常频繁访问数据,只适用于海量数据的备份。

    与前两者相比,机械硬盘在单位容量成本、较高的读写速度、较长的数据保存寿命等指标之间进行了适度的取舍,是目前能够平衡性能、容量、成本等诸要素的最佳方案。

    即使你的电脑或者移动设备只有固态存储,可它们时刻连接、随时依赖的云端服务器,仍然在使用着大量的机械硬盘,只是你看不到罢了。 

    喜欢追根问底的,详见上面卡片。

退役硬盘去哪里

    2021年2月16日消息,根据Trendfocus的数据,2020年机械硬盘出货量2.6亿 块。若按总容量算的话,略高于1ZB,即10亿TB!机械硬盘的平均容量在 4.0 TB 左右。

    以上是2020年新硬盘的出货量。那么,每年退役的硬盘有多少呢?据爱达荷州国家实验室的一项估计,美国每年约有2000万台硬盘从主要数据中心退役。例如,谷歌和微软每两到三年就会完全更换数据中心的硬盘驱动器。

    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是最快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盘换旧盘。有没有想过:这些退役硬盘的归宿是哪里?最终会以什么形式进行处理呢?

    不要说买个硬盘盒装进去改成移动硬盘用,这种零敲碎打的个案,完全不能对付全球每年堆成山的退役硬盘。请各位亲们准备好抽纸,下面我们开始追根溯源。

宅男喜当接盘侠

    对于功能完好、品相上佳、无拆无修的机械硬盘,依然作为完整部件出售是首选的途径。此时的买家,就是张大妈家传说的接盘侠。先来看这样一批硬盘:

    专业存储大厂出品、上机使用时间不到五个月,对于信息披露真实可信、产品功能完好、确定运行时间较短,甚至还在保修期内的硬盘,能以实惠的价格买下来,那自然是捡了很大的便宜。特别是,如果硬盘里面还存着字幕组辛辛苦苦翻译、压制好的资源。那简直是赚翻了。

    不过,俗话说:江湖不缺圣母婊,键盘爱打出头鸟。在被大家质疑带资源出售硬盘,有侵犯版权之嫌后,卖家只好宣布清空所有数据,小姐姐人去楼空,大家只能拿到干干净净的二手硬盘啦。

    不管怎样,2019年3月出厂,保修到2022年。挂在服务器上几个月,几乎没有使用过。2019年7月上架出售,原价1700元的硬盘,这可全都是企业级硬盘啊!半年不到的硬盘按1400元出售,心动不心动?值不值得买?

谷歌还我小姐姐

    我记得有一部美剧里面,男主角开一辆小面包,跑到警方证据室墙外通电,想用强力磁铁为证据消磁。谁知道这是哪一部美剧?请在评论区中回复。

    而对于谷歌、亚马逊这样的云服务巨头,客户的隐私保密和数据安全是首先要考虑的,退役的硬盘自然也不可能再整盘出售了,甚至都不能让它在物理上作为可恢复的介质存在。

这里是谷歌的数据中心,是全世界硬盘最密集的地方。这些彩色的架空线是供电电缆。

从视频中看,每一个机柜约分30层,每一层估算有3个服务器单元,每个单元内最少安装有2块硬盘。大家可以自行估算,这里能容纳多少位小姐姐,哦不,多少块硬盘。

    当某块硬盘失效时,工程师从机柜中抽出该服务器,将坏的硬盘取出并扫描登记。然后用小黄车推走,准备送小黄鱼出掉回血(开玩笑的,这只是张大妈家广大垃圾佬的内心独白)。

    实际流程是:硬盘被重新格式化,进行测试。如果硬盘未能通过测试,将会如何处理呢?(提醒:以下内容或引起不适,请广大宅男谨慎观看)

    首先,工程师将抹去硬盘上的所有数据,以保证客户的资料不会被有心人士重新读取。然后,工程师会将硬盘放入一个机器(呃,看上去不像微波炉哈)。

这台机器外号叫毁灭者,在它的强大压力之下,没有一块硬盘能保持物理结构上的完整。

    这还不算完,被压扁的硬盘,还要送进这台强力粉碎机中,彻底打成碎铜烂铁。以确保没有任何数据能够被恢复。此时此刻,我心里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人生巅峰垃圾佬

    除了整盘出售、打碎销毁这两极之外,退役硬盘还有什么处理方法呢?

    一块硬盘包含了很多零件,拆解回收后,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尤其在当前疫情时期,全球供应链重组、芯片供不应求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各种资源回收行情看涨。也吸引了不少有眼光的垃圾佬(此处应尊称为垃圾大佬)投身该领域。

    先看看这位垃圾佬2020年收购的退役硬盘总数吧。一年3242吨,折合机械硬盘约为630万块!客户遍及亚洲、美洲、欧洲。

虽然硬盘不再是完整的部件,但零件级的回收依然是有利润的。无论是维修还是制造,都有需求。

满满一车货到了,只需要三天,一车硬盘就能拆解完毕。

    Maxtor这个牌子还活着吗?怎么感觉上面是一枚中文印章?想象一下,这些电子垃圾由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的收废品师傅买下,经过层层经销商的分类打包,最终来到这个工厂。

电子垃圾,来着不拒。拆什么不是拆,退役的台式机和服务器也尽管送来。

    由于品牌、型号繁多,硬盘的拆解依然是劳动力密集型。这些都是什么零件?一块硬盘里面,什么零件拆下来最值钱呢?

放一个贵金属交易的报价吧,大家自己揣摩。

    厂里师傅水平参差不齐,遇到搞不定的,最后都交给王大锤师傅来安排,专治各种不服(还好还好,不是大铁棍子医院捅主任)。

    这是来自欧洲的硬盘,看上去客户对数据保密非常重视。这硬盘就算存着比特币,也甭想找回来啦。对于这类不能再拆解零件的硬盘碎片,是否还有利用价值呢?

    零件级回收之下,还有一级,就是材料级了。别忘了,在CPU、显卡或主板上,都含有金、银、铜、铅等各种金属。

请各位亲们擦一下口水,大家没看错,最后浇铸出来的,就是金锭。

1956年IBM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硬盘驱动器,容量为5MB,用了50个碟片,每片容量高达100KB!

    把两者拆开来再对比一下:您没看错,左边的碟片为24寸,容量为100KB。右边的一片3.5寸碟片,容量为1TB。相差1千万倍! 

     从1973年IBM宣布推出第一款现代“Winchester”硬盘3340到现在,温彻斯特硬盘的基础架构几乎没有改变。而硬盘的容量、速度和性价比,则连年提升。 

     大家都来说说,你用过的硬盘中,容量最小和最大的各是多少?提示一下,最小的硬盘容量可不一定是GB为单位哈。

    别觉得文章短,幕后花絮:本文收集素材用了两年,写稿花了三个晚上,而且昨天(4月9日)写稿时照片中的男主角还挂掉了一位。

    若觉得本文对您有参考价值,请以关注、点赞、收藏、打赏、评论来支持作者,谢谢!

查看文章精彩评论,请前往什么值得买进行阅读互动

什么值得买APP 全网实时购物好价优惠